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素材 > 正文

成语故事写作素材: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作文素材网 发布于2025-04-27 14:39:14 作文素材 4 次

本篇写作技巧文章《成语故事写作素材: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由其乐教育网整理发布,其乐教育分享小初高语数英及全科学习资料和视频教材免费分享下载!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小编收集了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释义]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语出]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正音] 蛇;不能读作“sé”。

[辨形] 惊;不能写作“警”。

[近义] 操之过急 因小失大

[反义] 欲擒故纵 引蛇出洞

[用法] 含贬义。多表示劝阻或否定的语气。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成语故事]: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用颤抖的手拿笔在状纸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虽然目的就像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条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造句]:

1、连长告诉我们,不要打草惊蛇,要对敌人进行围攻。

2、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只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来人几个问题。

3、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打草惊蛇,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4、这次行动千万要保密,不能打草惊蛇。

5、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6、你最好别打草惊蛇,老板很喜欢peter,而你只是没没无闻的小人物。还是放聪明点儿,别吭声,等待时机。

7、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8、你打草惊蛇了惊什么蛇?

9、我爬山时一定带根棍子,既可以当柺杖,又可以打草惊蛇。

10、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避免打草惊蛇,等对方松懈后,可一举进攻。

11、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12、最后他们决定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并且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成语故事写作素材:次非杀蛟的成语故事

好学生作文网是一款学习类产品,网站集合各类优秀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原创作文等作文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好学生作文网(hxszww.com)中学习到作文的写作技巧、查找作文素材、与其他学生进行创作交流等,好学生作文APP可以方便同学们进行参考学习,注册账户进行创作、对其他文章进行评论!!!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成语故事写作素材: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s://tongyang2007.com/152212.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作文素材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如果作文素材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邮件联系我们345424724艾特qq.com(艾特更换为@就是邮箱),我将3个工作日内为您处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2025年4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友情链接